-
人的腸道有8~10米長,并且千褶百皺,平均每隔3-5厘米就有一個彎折,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,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,它們在細菌的作用下干結、腐敗、發酵,日積月累,這些食物殘渣最終形成厚達5~7毫米,重達5~6千克的黑色、惡臭、有毒的物質,并像銹一樣牢牢地粘連在腸壁上,其堅硬程度與輪胎相似,它們慢慢侵蝕著我們的身體,人們習慣稱之為宿便。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、腐敗,并不斷產生各種毒素、毒氣,造成腸內環境惡化、腸胃功能紊亂,既而引發內分泌失調、新陳代謝紊亂,還有可能引發各種病癥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,腸道問題是萬病之源。
-
科學研究結果顯示,人體的免疫系統逾50%是位于結腸。結腸一旦無法正常運作,體內的毒素就會經由其他管道(例如腎臟、皮膚及呼吸)而被排出體外,造成體臭、口臭、皮膚暗晦、皮膚過敏、發疹及色素斑等問題。有些人以為肚腩的贅肉是由于發胖所致,其實,那是結腸內的毒素大量積結,因而造成腹部贅肉出現及體重增加。體內毒素過量累積也會加重腎臟和肝臟的負擔,進而損及其他重要器官。長期體內不間斷地惡性循環,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致癌物在體內累積,引發各種癌癥。“死亡結局始于結腸”,正好說明了結腸清潔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。如何才能保持大便通暢,來及時清除體內的垃圾呢?
-
第一,要適當增加運動。運動可增加陽氣,而大便需要陽氣推動才能排出體外。增加運動要注意運動量的把握和運動方式的選擇。每天應當保證40分鐘到1 小時的活動時間;運動量應從小至大逐漸增加,以每次活動能達到全身發熱,似要汗出而未汗出的程度最好。運動方式可因個人愛好而不同,但應注意活動下肢,以飯后散步和游泳最佳。
-
第二,腹部按摩。古人將腹部按摩稱之為“摩腹”,具體方法是:以手掌緊貼皮膚表面,按順時針方向在腹部作環形摩擦。從胃脘部開始,一邊畫圓,一邊向下移動,直到小腹。可在飯后散步時進行,一邊行走,一邊摩腹。若伴有痔瘡等肛腸疾病,可配合提肛:全身放松,以鼻吸氣,緩慢均勻,吸氣的同時,肛門緊閉,用力提起肛門、會陰部,小腹及腹部同時稍用力內收;稍停片刻,放松,緩緩呼氣。呼氣時,慢慢放松腹部和肛門。這樣一緊一松,做10~15次。
-
第三,要保持大便通暢,還要調整飲食結構,多食蔬菜水果,減少高脂肪的攝入量,尤其是晚餐。吃富含食物纖維的雜糧、水、谷物、豆類、海藻類、蘋果、酸奶、富含少糖的食物。
-
第四,要有愉悅的情緒。腸道是人的“第二大腦”,情緒的好壞與緊張關乎到腸子的安危和消化功能的健全。
-
第五,要不斷地清除宿便。 清腸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種:機械療法;藥物療法;食物療法。這三種方法,機械療法比較痛苦,藥物療法雖然能清除體內宿便,但凡藥三分毒,所以最科學的清腸方法就是食物療法,而食物療法除了飲食外及清腸保健食品外,最經濟、最有效的就是自我清腸。
經常清理腸道更長壽
簡介
健康法則:健康不全是進補,更重要是清理身體內的垃圾。漢代學者王充的著作《論衡》有言:“欲得長生,腸中常清”,“欲得不死,腸中無滓”。中醫認為,人體健康的根本在于氣機升降正常,而大便通暢是維持氣機升降正常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被人體吸收利用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屬于清陽,大便則屬于濁陰。清陽宜上升,濁陰宜沉降。如果大便不通,濁陰不能沉降,則清陽的上升就會受到影響,就會產生各種不舒服的癥狀。醫學專家指出,人體的 90%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,甚至可以說:“腸道疾病是萬病之源。”由此可見,養生之道不全是進補充,更重要是清理身體內的垃圾。
END
與你的好友共同分享這篇菜譜
Top10總點擊排行榜
24641蘆薈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24262桑椹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
11833海藻的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
9484炸蛋絲的方法與技巧
8815年輕人多喝花生豆漿有什么好處
7346冷凍肉和新鮮肉相比是否營養
6977一天喝一杯牛奶有哪些好處
6328熱水焯青菜會破壞營養
5499腌菜種類有哪些?
53510香菜如何保存比較好
Top4熱點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