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它信息

  1. 1

    大米營養(yǎng)價值

      大米蛋白質中,含賴氨酸高的堿溶性谷蛋白占80%,賴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,氨基酸組成配比合理,比較接近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定的蛋白質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,大米蛋白質的生物價(BV值)為77,蛋白質效用比率(PER值)為2.2(小麥為1.5,玉米為1.1),蛋白質的可消化性超過90%,均高于其它谷物,因此大米蛋白質的營養(yǎng)價值高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1
  2. 2

    大米的功效與作用

    1.補充營養(yǎng)素的基礎食物
      米粥具有補脾、和胃、清肺功效。
    2.嬰兒輔助飲食
      有益于嬰兒的發(fā)育和健康,能刺激胃液的分泌,有助于消化,并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,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軟的小凝塊,使之容易消化吸收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2
  3. 3

    大米的食用方法

      淘米的次數(shù)不宜過多,以免影響營養(yǎng)素的吸收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3
  4. 4

    食用宜忌

      1、大米與蜂蜜同食會產生胃痛;與紅豆同煮,吃多了會生口瘡。
      2、精米加工,會損失大量營養(yǎng),長期食用易導致營養(yǎng)缺乏。應適當食用糙米,粗細結合,才能營養(yǎng)均衡。
      3、做米飯?zhí)韵创螖?shù)不能太多,以免營養(yǎng)物質流失,只需要簡單清洗兩遍即可。
      4、米飯要“煮”或裝入竹筒里“蒸”,不要“撈”。撈飯會損失大量維生素。煮粥時,水量要適宜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4
  5. 5

    大米儲存

      大米經過長時間的貯藏后,由于溫度、水分等的影響,大米中的淀粉、脂肪和蛋白質等會發(fā)生各種變化,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、香、味,營養(yǎng)成分和食用品質下降,甚至產生有毒有害物質(如黃曲霉素等)。
      貯存時間、溫度、水分和氧氣是影響大米陳化主要因素,另外大米品種、加工精度、糠粉含量以及蟲霉危害也與大米陳化有密切關系。大米陳化速度與貯存時間成正比,貯存時間愈長,陳化愈重。水分大,溫度高,加工精度差,糠粉多,大米陳化速度就快。不同類型的大米中糯米陳化最快,粳米次之,秈米較慢,因此,為保持大米的新鮮品質與食用可口性,應注意減少貯存時間,保持陰涼干燥。大米的儲藏要在15℃以下的低溫,相對濕度在75%,大米平衡水分14。5%為儲藏的最佳條件。
      大米的儲藏形態(tài)有毛稻、糙米和精白米,前二者是有生命狀態(tài),儲藏期間較長,后者無生命,不宜長期儲藏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5
  6. 6

    存儲禁忌

      大米不宜與魚、肉、蔬菜等水分高的食品同時儲存,否則容易吸水導致霉變;稻米存放忌諱直接著地,應該放在干燥通風干凈的墊板上;室內忌諱有水分高的食品同時儲存,否則容易吸水導致霉變;家庭忌諱大米存放在廚房內,因為廚房溫度高,濕度大,對稻米的質量影響很大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6
  7. 7

    鑒別方法

      (1)看硬度:大米粒硬度主要是由蛋白質的含量決定的,米的硬度越強,蛋白質含量越高。透明度也越高。一般新米比陳米硬,水份低的米比水份高的米硬,晚米比早米硬。
      (2)看腹白:大米腹部常有一個不透明的白斑,白斑在大米粒中心部分被稱為“心白”,在外腹被稱“外白”。腹白部分米質蛋白質含量較低,含淀粉較多。—般含水份過高,收后未經后熟和不夠成熟的稻谷,腹白較大。
      (3)看爆腰:爆腰是由于大米在干燥過程中發(fā)生急熱,急熱現(xiàn)象后,米粒內外收縮失去平衡造成的。爆腰米食用時外爛里生,營養(yǎng)價值降低。所以,選米時要仔細觀察米粒表面,如果米粒上出現(xiàn)一條或更多條橫裂紋,就說明是爆腰米。
      (4)看黃粒:米粒變黃是由于大米中某些營養(yǎng)成份在—定的條件下發(fā)生了化學反應,或者是大米粒中微生物引起的。這些黃粒香味和食味都較差,所以選購時,必須觀察黃粒米的多少。另外,米粒中含“死青”粒較多,米的質量也較差。
      (5)看新陳:大米陳化現(xiàn)象較重,陳米的色澤變暗,粘性降低,失去大米原有的香味。所以,要認真觀察米粒顏色,表面呈灰粉狀或有白道溝紋的米是陳米,其量越多則說明大米越陳舊。同時,捧起大米聞一聞氣味是否正常,如有發(fā)霉的氣味說明是陳米。另外,看米粒中是否有蟲蝕粒,如果有蟲蝕粒和蟲尸的也說明是陳米。另外,看米粒中是否有蟲蝕,如果有蟲蝕粒和蟲尸出現(xiàn)說明是陳米,鑒別大米霉變,主要從大米色澤和氣味等方面考察。

    大米的熱量及功效與作用7
  8. END